中房报记者 秦龙丨北京报道
经营窘迫的局面一直没有缓解。
2月18日,万通地产(600246)第二大股东万通控股与GLP Capital Investment 4 (HK) Limited签订了《股份转让协议》。根据协议约定,GLP拟受让万通控股所持的万通地产约2.05亿股股份,占万通地产全部已发行股份总数的10%。
这次目标股份的转让单价为人民币4 元/股,转让价款合计人民币 8.2亿元。交易完成后,GLP将成为万通地产第三大股东,至少拥有一个董事会席位(本次万通地产引入的新股东是普洛斯中国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成立的全资子公司)。在股权转让完成后,万通地产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均未发生变化,嘉华东方控股持有万通地产 35.66%的股份,为公司第一大股东。万通控股持有万通地4.17亿股股份,持股比例降至20.3%,仍为万通地产第二大股东。
对于此次股份出售,中国房地产报记者致电万通地产,但截至发稿前,对方仍未给予回复。
对于出售股权原因,万通地产方面公开表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王忆会及其控制的嘉华东方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嘉华东方控股”)与万通控股存在较大股权质押融资偿付压力。本次交易可以缓解实际控制人资金压力,进一步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
据中国房地产报记者多方了解,股权出售背后是近几年万通地产转型不力及资金紧张压力导致。
实际上,为了找到自己的道路,这几年万通地产一直在转型,令外界“眼花缭乱”,但大都无疾而终。
王忆会的嘉华东方控股目前是万通地产第一大股东。与此前的万通地产掌门人冯仑一样,王忆会也曾一直与万通系有交集。2015年,万通地产董事会重组;2016年,嘉华控股收购万通地产股份,收购完成后持股比例达35.66%,拿到万通地产控股权,万通地产迎来了王忆会的“嘉华时代”。
值得关注的是,这家曾经辉煌一时的老牌开发商从王忆会接手后,经营窘迫的局面并未改变?
中国房地产报记者查阅万通地产2018年前三季度业绩报告披露,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75亿元,同比下降46.14%;流动负债为46.48亿元,同比增加29.35%。万通地产流动资产也在进一步下降,2018年前三季度合计81.14亿元,同比下降20.66%, 其中存货价值45.02亿元,同比下降32.87%。
截至2018年9月30日,公司在建面积37.35万平方米。报告期内,公司累计实现销售面积2.0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76%;销售额5.97亿元,同比下降68%。公司房地产出租累计实现合同租金16856万元,同比上涨67%。万通地产表示,报告期内无新增储备、开工、竣工面积。
目前,嘉华东方控股与万通控股持有上市公司股份基本全部处于质押状态。截至公告日,累计质押的股份分别占嘉华控股和万通控股的 99.99%、81.94%,且部分股权质押融资即将到期,面临较大还款压力。
为了扭转不利局面,万通地产曾多次转型。
据中国房地产报记者了解,2015年,嘉华控股为万通地产制定了“由传统的第二产业生产型向第三产业服务型转变”的策略。 当年年报显示,万通地产将打造全新的“万通生活家”品牌,通过这一平台实现地产服务业的转型升级,在物业管理、健康管理、体育、教育、文化等方面谋求新的发展。
2016年进一步细化为“深耕京津冀地区,公司尝试聚集各种资源,积极探索服务业与房地产的结合,实现房地产业务向地产金融服务型的第三产业转型升级”。为实现转型目标,2017年6月,万通地产从中融鼎新手中全资收购了中融国富,为万通地产的多元化版图新增了资产管理业务。
最新的一次转型是万通地产大手笔跨界新能源电池计划。但随着一份公告发布,这不足半年的转型也宣布流产。2018年12月16日晚间,万通地产发布了关于终止收购星恒电源78.284%股份的公告。
随着收购星恒电源宣告失败,万通地产构建“地产+新能源”双主业的愿望落空。
对于这次转型失败的原因,有汽车行业人士曾对媒体分析称,实际上,星恒电源所面向的新能源商务车和电动车并不是新能源主流发展方向,目前新能源汽车主流方向还是在乘用车。且新能源行业资金投入大,对于缺钱的地产企业来说实则面临很大的资金压力。
转型失利再加上主业不振,万通地产只能通过引入第三方解围。
多次转型失败后,“嘉华时代”的万通地产将走向何方?万通地产会将自己的发展方向聚焦在哪里?这都考验着管理层的智慧。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属于作者)
责任编辑:马琳 刘凯
审读:戴士潮
中国房地产报版权所有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房地产报。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