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世界有多大的版图,有多少种不同的地理环境,就有多少种不同的文化,有些与我们格格不入,有些让我们啼笑皆非,有些让我们羡慕有些让我们厌恶。同样是这个时代的产物,有些地方千百年前的习俗还完好地保留着。
随着现在旅游业的发展,老牌景区依旧坚守一线。当然也有很多新牌景区层出不穷,每年都会有很多新景区的出现。除此之外,很多的城市也开始着重于做相关的旅游产业,周边的产业也是跟着旅游业的兴起而兴起。与之前的共享单车一样,龙头火了之后,立马有很多同类型的开始投入使用。民宿也是如此。
民宿这个概念出现得非常早,这个概念明显区别于酒店。首先酒店有一个统一化的装修风格,民宿最大的差别就在这里。假设说一般的酒店都会包含一张大床以及床头柜桌子和厕所衣柜等,然而民宿则并不是如此。民宿相较于酒店,更偏向于将自己“住的地方”提供给旅客,这样自由而且有特点的设定自然而然成为了很多游客的追捧对象。
还有一个重点,那就是民宿的价格相比于酒店更灵活,在很大的价格区间都可以提供给游客进行选择。所以但凡是接近于景点或者是城市内的某些标志性建筑的话,这些民宿的人气都是相当高的。但是表面上很多人听这个设定都会有些心动,毕竟民宿好像只需要买一套房子进行装修之后再直接挂到某些网站或者APP就可以什么都不管地等着赚钱了。
其实不然。我有一个亲戚是做民宿的。民宿的概念从开始到形成,中间经过的步骤实在是显得繁琐,而且特别重要的一点是,如果想要做民宿的话,除了装修要亲力亲为之外,还需要做的就是在经营过程中都需要老板或者是老板亲近的人在民宿中“守着”。这种说法没有丝毫夸张。与酒店不一样的是,民宿大多并没有什么太大必要花钱打广告,所以客人的大多数是回头客或者口口相传。
能够让客人成为回头客的机会,就是要用确实到位的服务赢得客户的欢心。之前老孙曾经跟我介绍过,他们当时去云南度假的时候,就去了一家民宿。因为这家民宿的老板确实在之前接待过他,而且服务态度特别好,项目也周全,这才让他想到做老板的回头客。
随着短视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民宿老板将自己“神仙”一般的民宿拍成视频,推送给全中国的游客看。我承认,这种方式确实能够提高自己民宿的知名度,毕竟展现的那种闲适生活的确是很多人想要追求的。这个产业正在发展中。
但是趋势很显然非常两极分化,因为旅游景点的不确定性,很容易就影响民宿接下来的发展。如果是在城市中倒还好,这些问题多少都可以避免。但是如果确实就是将民宿选择在某些偏远景区的话,就要完全“靠天吃饭”了。
之前从门源进入祁连山,再到卓尔山景区需要开足足4个小时的车才能进入卓尔山景区。我和老孙在网上订了一家民宿,房间的确很好而且价格异常便宜,仅仅需要100块钱。我们当时和老板当然就这件事情聊了一些,毕竟现在旅游旺季,能够用这个价格订到这种房间实在是有些让人匪夷所思。
随后老板告诉我们,原本景点火爆的时候,整个村子都因为想要通过这种方式致富,整个村子但凡有院子有楼的都将自己家改造成民宿了。然而现在三大景点仅仅剩下一个卓尔山了,冰川因为天气原因封闭了。所以他们今年的生意并不好,只能靠畜牧业以及其他的产业来填这里的窟窿。无独有偶,因为现在民宿产业的爆发式发展,一个蛋糕原本是10人分,现在变成了200个人分。
虽然是一个比喻,但是无疑直接地展现了这个行业两极分化严重的事实。前几年一个人气不错的民宿转让费动辄上百万,现在却连十万都很难收到。之前曾经花200万投资民宿的人,现在说到“免费转让”,都几乎没有人愿意接这个每天都在赔钱的“烫手山芋”。
所以大多民宿空房率过高,他们想了办法,只能够通过低价将客房提供给旅行团,特别是低端旅行团,指的就是年纪大而且消费观念特别谨慎的游客。除了房间的费用之外,其他根本就没有什么额外的收入。
人员的费用,水电费,这些都成为了民宿老板需要扛住的压力。然而人工跟不上环境跟不上,又没有客人会来居住,总之一来一去这件事情陷入了一个死循环。
现在这个行业过度饱和,是每个人都知道的事实。但是旅游行业却一直在努力地为行业产金,民宿后面的路到底何去何从呢?您想说什么呢?欢迎在评论区与我们讨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