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妈妈,我想学医,特别想学医,报考医学专业是义无反顾的,我所有的院校都要填医学专业,原因无非就是我想成为像您一样勇敢的人!”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三批国家(陕西)援鄂抗疫中医医疗队成员陈敏的女儿康沛楠,曾在高考前夕向妈妈吐露心声。
如今,康沛楠已是陕西中医药大学医学技术学院2021级医学影像专业的一名本科生。3月16日这天,她和同为援鄂抗疫中医医疗队成员子女的中医药院校学生季诚昕、卜宇轩,获得了中国中医科学院人才培养奖学金。
记者在颁奖仪式现场了解到,这项奖学金的设立,与援鄂抗疫的医疗队和科研人员有着不解之缘。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中国中医科学院迅速组建第一支国家中医医疗队,在院长黄璐琦带领下,于2020年农历大年初一驰援武汉,接管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重症病区。医疗队和后方科研攻关组密切配合,深入发掘历代疫病防治经验、精心筛选有效方药,经医疗队临床实践,获得了优化临床经验方——抗疫“三方”之一的化湿败毒方。由此开发而成的化湿败毒颗粒作为治疗新冠肺炎的中药新药获批上市。
2020年3月,通过签署技术转让合同,中国中医科学院以1.5亿元将化湿败毒颗粒临床试验批件、专利及药品注册证书转让给一家企业。参与化湿败毒颗粒研发的中国中医科学院国家援鄂抗疫中医医疗队全体队员、后方科研攻关组等一致提出:将化湿败毒颗粒转让收益用于中医药人才培养!
此后,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决定设立“中国中医科学院人才培养奖学金”,旨在鼓励更多人学习中医药、培养选拔中医药高素质人才,筑牢中医药传承发展根基。
例如,奖学金可被用于资助全国援鄂抗疫中医医疗队成员子女学习中医药,以及中国中医科学院与上海中医药大学联合培养的九年制本博连读中医学(屠呦呦班)在校生的培养。凡全国援鄂抗疫中医医疗队成员子女考入各省市中医院校,给予本科阶段第一学年学费资助,一次性拨付;考入“屠呦呦班”,给予本科阶段全部学费资助。
据介绍,目前,40名“屠呦呦班”在校生,已经获得本科阶段全部学费以及学习用品资助。
“中医药的未来离不开你们这些优秀人才的薪火相传。”时任中国中医科学院国家援鄂抗疫中医医疗队广安门医院组组长齐文升说,用抗疫成果设立的人才培养基金,代表“老中医”们对中医学子寄予厚望,希望大家很好地继承中国中医科学院的“抗疫精神”,用知识、才华和热情,做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期望的有志青年。
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2021级康复治疗学专业本科生季诚昕的父亲季力,在2020年主动加入援鄂医疗队,深入方舱医院开展工作,将“大医精诚”书写在抗疫一线,也为儿子树立了榜样。
援鄂抗疫的经历,让季力再次感受到中医药的“瑰宝”价值。他表示,希望儿子在中医学习中能够充分运用中医的辨证思维,充分认识到疾病的整体性,在永无止境的创新实践中,用中医知识造福人民。(记者田晓航)